2018年,我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西藏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切实增强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政府信息公开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强化组织领导,注重顶层设计,提高行政效率,拓宽公开渠道,人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一、2018年政务信息公开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2018年,我厅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97条,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186条,制发规范性文件819条,通过厅门户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80条,通过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120条,通过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365条,通过西藏日报、西藏电视台、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西藏商报等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127条。
(二)依申请公开情况。2018年,我厅收到依申请公开政务信息3件,其中网络申请1件,信函申请2件;按时办结3件,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3件。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领导不断加强。我厅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和政务公开工作,成立了由厅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厅领导为副组长,厅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厅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单位各司其职,办公室协调办理”的工作机制,将政务信息和政务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督促指导,确保了政务信息和政务公开工作有序推进。
(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一是完善《厅政务公开实施办法》《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政务信息考核办法》,对政府信息公开职责分工、公开范围、主动公开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完善《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从机构职责、内容要求、队伍建设、考核监督等方面细化明确,持续推进政务信息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区党委、政府和厅党组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三)公开渠道不断拓宽。2018年,我区人社领域相继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西藏自治区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11项配套政策等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政策措施。我厅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加强阵地建设,创新公开形式,丰富公开内容。一是厅领导带头参加“政风行风热线”活动,主动宣传人社政策法规,认真答复公众提出的问题,在规定时限内尽快解决并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是加强以厅门户网站为主,区劳动就业服务网为辅的人社工作网站建设,完善网站公共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及时更新发布法律法规、政策解读、工作动态、报名招考、用工需求等重要信息,形成了信息权威发布、民意表达充分、服务高效便捷的电子政务公开工作格局,发挥了倾听民意、服务民生的桥梁作用。三是充分利用各服务大厅政务公告栏、公示栏及LED显示屏,将涉及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业务流程和时限向公众公开,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社会监督。四是及时将我区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信息、考试信息及相关政策通过微博、微信发布。
(四)保密审查不断严格。一是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内容保密审查制度。严格遵守“谁公开、谁审查”“谁审查、谁负责”和 “先审查、后公开”“一事一审”的原则,明确了政府信息的收集、整理、编辑、审核、发布、更新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确保保密审查工作制度的落实落地。二是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对能公开的信息,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公开事项变更、撤销或终止的,及时公布并做出说明;确定不能公开的及时做好解释说明。三是明确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凡应公开而拒不公开的坚决查处纠正;凡应公开而未公开,或不应公开而公开,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信息质量不断提升。2018年,我厅政务信息采编工作超额完成区党委、政府年初目标任务,信息考核名次和考核分均名列前茅。其中,被国办采用信息专报2期,多条信息得到自治区主要领导批示,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一是围绕落实人社部、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人社领域各项改革、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社扶贫、治欠保支、人才工作、行风建设等主要做法、典型经验,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加强信息报送。二是充分挖掘、整理工作中有价值的经验做法,做好经验举措类、特色工作类、亮点做法类等信息的报送。三是增强政治敏锐性,编报政府信息做到及时撰稿、及时上报,善于总结,发现不足,全面展示工作成效。
三、存在的问题
2018年,厅系统未出现影响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未发生因政府信息未公开或公开不及时而造成的上访或群众投诉事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政府信息公开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厅属个别单位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视不够,对公开的内容有的不够具体,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公开的不够到位,把握的不够准确。
(二)信息报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专报类、调研类信息还需进一步突破,政府信息采集渠道、工作方式、传送手段有待创新。
(三)政务公开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厅属各单位政务公开的主要渠道大多局限于设立政务公开栏、上墙公开、制作工作流程图等传统方式公开,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形式的公开的较少。
(四)政府信息公开教育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人少事多,工学矛盾突出,参加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机会少、时间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大力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抓实报送重点。围绕人社领域重点工作,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全民参保计划、职称评定、治欠保支、维稳安保和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处置等信息报送。严格时限要求,做到喜忧兼报、急事急报、要事紧报,强化对一般性或动态类信息的提炼、汇总和开发,积极挖掘特色和亮点,不断提升信息的深度和广度。
(二)加强内容审核。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前的审查工作和审核程序,对公开内容属性进行准确把握。处理好保密与公开的关系,既要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要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确保该公开的都公开。
(三)强化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建设,整合厅门户网站,加快推动电子政务OA一体化平台建设,提高行政运行效能效率。完善网上审批、查询、缴费、投诉、求助等服务范围。在政务公开栏、办事指南、网站等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务公开新形式,大力推行和完善电子政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加强“12333”电话咨询平台建设。
(四)强化督查力度。强化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查处。
(五)提升业务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轮训,切实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2018年度)
填报单位(盖章):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统 计 指 标 | 单位 | 统计数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2197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 条 | 1005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条 | 186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819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1192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0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580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20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365 |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27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742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 次 | 4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738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2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0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0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0 |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36 |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700 |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3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3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0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0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1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2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3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3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0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3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3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0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0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0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0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0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0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件 | 0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0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0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0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0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0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0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0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0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0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0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0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0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0 |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 万元 | 0 |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1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个 | 1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2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 人 | 1 |
2.兼职人员数 | 人 | 1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0 |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1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1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 79 |